德國科學家格哈德‧埃特爾(Gerhard Ertl),以表彰他在「固態表面化學反應」研究中作出的貢獻。因為他在表面化學所作的開創性研究,對於化學工業很重要,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的反應過程,例如鐵為什麼生鏽、燃料電池如何運作、汽車內催化劑如何參與反應等。此外,表面化學反應對於許多工業生產起著重要作用,例如人工肥料的生產。表面化學甚至能解釋臭氣層破壞,半導體工業也是與表面化學相關聯的科學領域。中央大學五年五佰億請到兩位新聘的國際師資,包括物理系教授蔡茂盛和德國籍的華特.佛格(Walter Vogel),正好來自厄特爾的實驗室。連帶兩人原創的「高真空表面物理和表面化學」和「X-光繞射 」國際級設備,也跟著「嫁」入台灣。
中央大學教務長李光華進一步強調,研究表面化學非常困難,因為僅有少量的分子會在表面反應,訊號很微弱,必須利用光譜、同步輻射等判讀,且要在高真空的環境下進行。同時,觸媒表面可能還吸附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,必須清得非常乾淨。因此厄特爾除了解釋觸媒轉化器、燃料電池、氮肥料合成的原理外,還建立了高真空環境下研究金屬表面化學反應的方法。
搜尋資料找到以Gerhard Ertl為第一作者編著的催化作用手冊,一套8部,看到價格實在吃了一斤!
http://as.wiley.com/WileyCDA/WileyTitle/productCd-3527312412.html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