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可愛才不會被放棄?

這也讓我想起社會生物學裡所論及的,「幼態持續」(Neoteny)的概念。人類學家理察‧李基(Richard Leakey)曾提到生物學家一直很關注的一個問題,那就是人類的嬰兒顯然是「早產」,是過早暴露在危險世界裡的胚胎。李基在《人類傳奇》一書中指出,由於人類頭顱的快速演化,但兩足行動的人類產道能增大的幅度有限,因而沒辦法產出成熟的嬰兒,只好提前生產。人類因此有一段漫長的幼態持續成長期。(或者浪漫一點說,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)

生物學家、人類學家與社會學家都對這個議題有高度興趣,因為這個幼態持續成長期,是很重要的學習社會化的過程。人類的幼態持續,使得我們比較晚跟長輩形成「對手關係」(因為體型差異大),並且在童年時具有強大的吸收能力,以及開放的心智。部分學者認為,道德認知因此在這個階段「銘刻」在幼生期的開放心智中,有時甚至可以持續一生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要改變像陳超明、徐耀昌、銅鑼鄉代會副主席林九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,他們已離幼生期的開放心靈很遠很遠。要彌補這樣的遺憾,教育顯然就變得更加重要。只是,我們得謹記,切莫只以「可愛就是力量」的角度去幫助石虎面對這類的危機,因為一旦有一天是瑪家山龜殼花這類的生物面臨危險時,牠們或許將等待不到等量的援手。

一條道路、一個工業區與一種生物的生存是否等值?或兩者是否可以拿來比擬?這是近年來開發與生態倫理學上常碰到的議題。昨天的三義外環道與石虎棲地的拉鋸,算是稍稍傾向動物生存權的這邊。除了民意代表令人瞠目結舌的發言、石虎本身在台灣生態區位的重要性,以及設立保護區的重要性外(這點科學界多有討論),裡頭有一個微妙議題,讓我想拿來當成明天自然文學的課堂材料。
我發現無論是新聞或保育團體、社團在臉書上的操作,幼生石虎照片出現的比例都遠遠超過成年石虎,報導中也常強調石虎的「可愛」。原因或許是貓科的石虎,在幼生期擁有一雙無辜的大眼睛。
多年前我在閱讀廣告心理學時,就讀到一些研究發現,嬰兒或者具有類嬰兒臉孔的女性,常常會在影片中較具吸引人,讓人的眼光停留較久的時間。而人類也對哺乳類幼獸有好感,這就是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勞倫茲(Konrad Lorenz)提出來的「可愛反應」(cute response)。
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
2012年出版的一本科普書《為什麼狗是寵物,豬是食物》對這個議題有專章的討論。幼獸和人類的兒童一樣,都具有一些臉部特點:大額頭與頭蓋骨,圓滾滾的眼睛、胖嘟嘟的雙頰,柔和的臉部線條,勞倫茲認為這樣的臉孔最容易引發我們的親職本能,這類的臉孔被他稱為「娃娃啟動機」(baby releasers)。
書中引用了一些卡通人物來做為例證,「小鹿斑比」一開始直接模仿幼鹿的形像畫成的,但經過「娃娃化」(babyfication)以後才變得吸引人。米老鼠根本就像人類嬰兒。人類如此容易被動物的「娃娃化」吸引,從而啟動情緒上的共感機制。這或許是為什麼這次的石虎事件,在以分享訊息為主的社群網站上,幼生石虎的照片(特別是那幾張把石虎水汪汪的眼睛拍得如此生動的照片),成為傳遞訊息與情感的重要載具的緣故。
但與「可愛反應」相對,人類也對許多動物有先天上的恐懼、厭惡、反感的情緒。比方說屬於爬蟲綱的蛇,或者是無脊椎動物,以及一些昆蟲。這有時涉及演化上會造成人類生存威脅的生物,有時是文化上的影響。人類與動物關係學家詹姆士‧什沛爾(James Serpell)因而設計出一個常用的象限圖表,來幫助思考這種狀況。
在這個圖表中,縱軸是情感面,向量的一端是「愛與情感」,另一端是「厭惡與恐懼」;橫軸則是效用面,右方是「有用的」,左方是「無用或有害的」。我們可以藉此來檢驗這次事件中的各方發言。
地方代表把石虎視為無用與有害的,他們並不被「可愛」打動,心底想著是屆時可以從工程中分配到多少的利益。但生物學家告訴我們,生態區位屬於「淺山中高階消費者」的石虎以生態的眼光來看是「有用的」,他們會避開談論情感層面的議題,訴諸石虎這種動物與棲地的價值與意義。相對之下,多數的民眾還是被石虎的大眼睛打動,他們先在情感上喜歡上石虎(也許喜歡的是貓),才可能進一步驅使他們願意去理解石虎在生態系裡的意義。當然,也有些人跳過了這個階段,他們就是同情「可愛的石虎」沒有家。
這就是兩方角力的關鍵,如果沒有社會大眾的關注,石虎這次恐怕又要落敗了。但一個知識較趨豐富、多元的社會,我總期待石虎是被以「淺山中高階消費者」的姿態被尊重,而不僅僅是留牠們下來,成為地方的文創符號,米老鼠一樣的可愛工具。
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 ─

文章取自 吳明益 Facebook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軍事字母讀法

在學校大家忽然想到英文字母的軍事讀法,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唸。上次看到是國中時候的參考書了,只看過一次,不好記,在這裡列出它的相關讀法囉! 以下擷取自網站: http://jijian91.com/blog20070920/military-number.html 軍隊中,對數位有特殊的讀法。1234567890的對應讀音是 么兩三四五六拐八勾洞 。所以,蘇-27應讀作”蘇兩拐”。有人將這種讀法稱為數字軍語,但未見正式記載。但在部隊中,的確是作為標準執行的。 究其原因,主要是為了在嘈雜的環境中分辨數位和清晰地發佈命令。用中文讀一遍數字,就會發現有些數字讀音相近(比如1和7、6和9),有些數字聲音含糊(比如2)。軍用數字讀法能夠很好解決這個問題。 同樣的原因,在無線電中對每個英文字母也規定了對應的單詞,稱為字母報讀法。具體的對應關係是: 字母 標準報讀法 地名報讀法 其他報讀法 A Alfa America Able B Bravo Boston Baker C Charlie Canada China D Delta Denmark ...

net MD在Windows 7 64-bit復活

新的 Sonic Stage 4.3 可在Windows Vista 32-bit上運行,後來又發現有 更新版本 X-アプリ ,可在64位元環境以及最新至Windows 8上運行,真是個好消息。 アプリ原來是APP的日文措詞,Application(應用程式)之意。 但是X-APP在中文版的windows上安裝需要一些 麻煩的步驟 。 以下節錄該網站內容: 簡述安裝流程: 1.將安裝檔(副檔名為.exe)使用 7-zip 解壓縮 2.使用記事本開啟「SetupXAPP.ini」,將supportoslang = japanese中的japanese改为Chinese,儲存 3.使用微軟開發的工具程式: Applocale ,將SetupXAPP.exe以「日本語」模式開啟 4.一步一步完成安裝 5.重開機,將你的Walkman插上PC並開啟x-アプリ 一切安裝完成後,插上netMD還是無法成功與電腦連接,原來還少了 64-bit環境下的驅動程式 。以往32-bit環境下,安裝好Sonic Stage即可進行傳輸。還好現在終於有人寫好了驅動程式。 驅動程式的網頁看得讓人眼花, NetMD MZ-RH1 and later (HiMD) 這個驅動支援大部分較新款MD機種。其他擾亂視聽的驅動就不列在這邊了。 X-APP的介面與目錄結構跟以往Sonic Stage一樣,即便都是日文,也可以輕鬆操作。 上面安裝步驟這麼繁瑣,我想,最後最應該裝的驅動應該是腦袋中的<日語能力>吧! (即使介面都是外來語)  

小飛鷹 CM-300AU 鋼刀版

2010年開始煮咖啡,到了2014, 磨 壞了3個便宜手搖磨豆機,這次生氣地下訂 鋼刀小飛鷹 ! 諸羅猴王 諄諄教誨,本磨豆機機型的原創者是 飛鷹牌 。如同 摩卡壺 原創品牌 Bialetti 、四輪內燃機發明者 Carl Benz ,品質總是比較好一些。 飛馬牌 其實系出同源,只是兄弟鬧分家,走略為低價路線,瓜分市場。 此款磨豆機,經典色系為酒紅色,黑色也有不少愛好者,因此以上色系皆不考慮。 轉盤刻度有0~8.5格,0.5為一響,共17響。轉盤後面有個培林,規格是6082,有機會再注入德國基因 SKF 。 進豆口↑ 本產品售價已經壓到很低,故新品內部富含鐵屑,初次使用前,需先將內部擦拭乾淨。這點,說明書沒特別提到。順便檢查刀盤是否為鋼材質。 依規格標示,功率100W,額定電壓110V,故 電流落在0.87A~0.90A(市電電壓實際約115V)。 保險絲規格為250V 3A 網路上搜尋到 使用者經驗 ,豆子較硬時,馬達可能卡住無法運轉,電流升高,易燒斷保險絲。尤其是鑄鐵版,刀鋒為鈍角,更容易令馬達卡住。很少看到電器產品附加兩顆備用保險絲的‧‧‧ ‧‧‧ ‧‧‧ 平時手磨20g豆子需10分鐘,現在40g豆子下去,不到10秒鐘!早就該一次到位了!(涕然落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