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聯經出版社舉辦了一場演講,經由CWC的介紹下,知道了這位傳奇人物──李開復。
1961年生於台灣,11歲留學美國。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,卡內基‧梅隆大學計算機博士,不特定語音識別系統發明人。
博士畢業後任職卡內基‧梅隆大學副教授。爾後
1990年進入蘋果電腦,1994年成為蘋果電腦副總裁;
1996年加入SGI公司(視算科技);
1998年擔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;
2005年加入Google,主導中國區業務;
2009年9月宣布離開Google全球副總裁一職,成立「創新工廠」,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。
1984年 Mac推出,有位記者問比爾蓋茲:微軟甚麼時候會把Mac Excel移植到PC上?
不只是Excel,連同GUI介面,也全都是微軟仿照蘋果最先發展的GUI介面而來!
(GUI,Graphic User Interface,圖形使用者介面)
每當微軟有新的視窗系統推出,蘋果的員工就會在員工大會上挑出視窗的瑕疵。如同現在我們在蘋果電腦攤位看到Mac上展示的影片一樣:一位服裝輕鬆的年輕人(代表蘋果),和一位西裝筆挺,帶著眼鏡的中年男子(代表微軟),繁雜的PC視窗總是被蘋果嘲笑。這個廣告影片其來有自。
SGI是高性能計算系統、複雜資料管理和視覺化產品的重要供應商商。主力業務是大型和中型的電腦工作站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利用SGI工作站設計的電腦動畫「玩具總動員」,還有電影「侏儸紀公園」中的特效。SGI公司的高檔工作站對於3D動畫、影像編輯、視訊剪輯,是最理想的!90年代,是SGI的鼎盛時期。
1997年,微軟中國研究院開始招募人才初期。在北大、清華的演講台上便已展示在一影像中辨識人臉和四肢。當今相機上的臉部自動對焦技術應當出自於此。
張亞勤發表百餘篇影像壓縮、數位電視、數位電話等電子工程論文。又以影像壓縮和超低速率壓縮編碼的技術和專利,被國際標準所採用。後來也被李開復延攬加入微軟。其多媒體團隊組員李世鵬得到了MPEG4國際標準。
2000年5月,微軟開始發展「新一代網路平台」".net”。但另一位副總裁阿爾欽反對朝向網路平台發展,應繼續發展Windows。「.net」計劃因此中止。朝向Windows Vista方向發展。
因為”.net”的中止,微軟繼而轉向MSN的開發。一如往常,微軟追隨在搜尋巨人之後,開始發展網路桑業務。微軟的網路搜尋技術團隊有一個口號:一年趕上Google,兩年超越Google。2009年6月3日微軟正式發布「Bing」搜尋引擎。台灣沒有中文名字,在大陸取名「必應」。不過客觀來看,這個搜尋引擎先天不良,後天失調,很難擺脫先天基因缺陷「病」。一開始推出甚至還強迫Windows IE使用者,一打開瀏覽器,強迫使用Bing做為搜尋首頁,當時還以為電腦又中毒了... 0rz。正版Windows右下角似乎浮現著「您是使用微軟作業系統的受害者」…。
蓋茲的Vista目標:
1.支援新語言C#:所有作業系統上的軟體都用C#來寫。因為C#運作雖然漫,但是開發很快。如此不會落後開放原始碼,更多人參與開發的Linux發展速度。
2.開發WinFS(Windows File System):新一代檔案系統,將每一個檔存成資料庫。如果這個檔案格式能夠成功,全世界的資料都存到微軟的資料庫。如此一來,可以擊敗Oracle、IBM的資料庫,連Google也很難掌控這些資料。
3.開發Avalon:新一代顯示系統。讓瀏覽器裡面的網站或服務,和傳統的應用程式感覺一樣。(如同部分相片的特效處理網站,可以把私人像片套入網站裡設計好的真實世界圖框)
以上這些運作速度極慢的軟體構想,全都寄望於Intel的摩爾定律,然而現在摩爾定律得加速斜率已經不像早期那樣一般快速了。
2004年某個秋日,堅持發展Windows的高級副總裁阿爾欽宣布,Vista系統全部從頭來過!因為Vista的延期,阿爾欽也因此丟官。
以上是關於李開復在各大企業任職時所經歷過的事件,也讓後人了解近代相關電腦技術的發展源頭,包含上麵沒有提到的Apple QuickTime、iTune這些熟悉的網路影音軟體。
除了一身電腦技術和管理藝術外,他還胸懷父親遺願,以自身能力貢獻、回饋中國。除了以電腦企業,提升中國科技水準和經濟能力,同時對於學校教育,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理念!
最後提到Google的企業文化,以及自己"從心選擇"的全新旅程「創新工廠」。
李開復網站: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