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電腦近代史

世界因你不同─李開復從心選擇的人生

2006年聯經出版社舉辦了一場演講,經由CWC的介紹下,知道了這位傳奇人物──李開復。

1961年生於台灣,11歲留學美國。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,卡內基‧梅隆大學計算機博士,不特定語音識別系統發明人。

博士畢業後任職卡內基‧梅隆大學副教授。爾後

1990年進入蘋果電腦,1994年成為蘋果電腦副總裁;

1996年加入SGI公司(視算科技);

1998年擔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;

2005年加入Google,主導中國區業務;

2009年9月宣布離開Google全球副總裁一職,成立「創新工廠」,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。

1984年 Mac推出,有位記者問比爾蓋茲:微軟甚麼時候會把Mac Excel移植到PC上?

不只是Excel,連同GUI介面,也全都是微軟仿照蘋果最先發展的GUI介面而來!

(GUI,Graphic User Interface,圖形使用者介面)

每當微軟有新的視窗系統推出,蘋果的員工就會在員工大會上挑出視窗的瑕疵。如同現在我們在蘋果電腦攤位看到Mac上展示的影片一樣:一位服裝輕鬆的年輕人(代表蘋果),和一位西裝筆挺,帶著眼鏡的中年男子(代表微軟),繁雜的PC視窗總是被蘋果嘲笑。這個廣告影片其來有自。

SGI是高性能計算系統、複雜資料管理和視覺化產品的重要供應商商。主力業務是大型和中型的電腦工作站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利用SGI工作站設計的電腦動畫「玩具總動員」,還有電影「侏儸紀公園」中的特效。SGI公司的高檔工作站對於3D動畫、影像編輯、視訊剪輯,是最理想的!90年代,是SGI的鼎盛時期。

1997年,微軟中國研究院開始招募人才初期。在北大、清華的演講台上便已展示在一影像中辨識人臉和四肢。當今相機上的臉部自動對焦技術應當出自於此。

張亞勤發表百餘篇影像壓縮、數位電視、數位電話等電子工程論文。又以影像壓縮和超低速率壓縮編碼的技術和專利,被國際標準所採用。後來也被李開復延攬加入微軟。其多媒體團隊組員李世鵬得到了MPEG4國際標準。

2000年5月,微軟開始發展「新一代網路平台」".net”。但另一位副總裁阿爾欽反對朝向網路平台發展,應繼續發展Windows。「.net」計劃因此中止。朝向Windows Vista方向發展。

因為”.net”的中止,微軟繼而轉向MSN的開發。一如往常,微軟追隨在搜尋巨人之後,開始發展網路桑業務。微軟的網路搜尋技術團隊有一個口號:一年趕上Google,兩年超越Google。2009年6月3日微軟正式發布「Bing」搜尋引擎。台灣沒有中文名字,在大陸取名「必應」。不過客觀來看,這個搜尋引擎先天不良,後天失調,很難擺脫先天基因缺陷「病」。一開始推出甚至還強迫Windows IE使用者,一打開瀏覽器,強迫使用Bing做為搜尋首頁,當時還以為電腦又中毒了... 0rz。正版Windows右下角似乎浮現著「您是使用微軟作業系統的受害者」…。

蓋茲的Vista目標:

1.支援新語言C#:所有作業系統上的軟體都用C#來寫。因為C#運作雖然漫,但是開發很快。如此不會落後開放原始碼,更多人參與開發的Linux發展速度。

2.開發WinFS(Windows File System):新一代檔案系統,將每一個檔存成資料庫。如果這個檔案格式能夠成功,全世界的資料都存到微軟的資料庫。如此一來,可以擊敗Oracle、IBM的資料庫,連Google也很難掌控這些資料。

3.開發Avalon:新一代顯示系統。讓瀏覽器裡面的網站或服務,和傳統的應用程式感覺一樣。(如同部分相片的特效處理網站,可以把私人像片套入網站裡設計好的真實世界圖框)

以上這些運作速度極慢的軟體構想,全都寄望於Intel的摩爾定律,然而現在摩爾定律得加速斜率已經不像早期那樣一般快速了。

2004年某個秋日,堅持發展Windows的高級副總裁阿爾欽宣布,Vista系統全部從頭來過!因為Vista的延期,阿爾欽也因此丟官。

以上是關於李開復在各大企業任職時所經歷過的事件,也讓後人了解近代相關電腦技術的發展源頭,包含上麵沒有提到的Apple QuickTime、iTune這些熟悉的網路影音軟體。

除了一身電腦技術和管理藝術外,他還胸懷父親遺願,以自身能力貢獻、回饋中國。除了以電腦企業,提升中國科技水準和經濟能力,同時對於學校教育,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理念!

最後提到Google的企業文化,以及自己"從心選擇"的全新旅程「創新工廠」。

李開復網站:

我學網(開復學生網)

Blog

人人網(大陸版的Facebook)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軍事字母讀法

在學校大家忽然想到英文字母的軍事讀法,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唸。上次看到是國中時候的參考書了,只看過一次,不好記,在這裡列出它的相關讀法囉! 以下擷取自網站: http://jijian91.com/blog20070920/military-number.html 軍隊中,對數位有特殊的讀法。1234567890的對應讀音是 么兩三四五六拐八勾洞 。所以,蘇-27應讀作”蘇兩拐”。有人將這種讀法稱為數字軍語,但未見正式記載。但在部隊中,的確是作為標準執行的。 究其原因,主要是為了在嘈雜的環境中分辨數位和清晰地發佈命令。用中文讀一遍數字,就會發現有些數字讀音相近(比如1和7、6和9),有些數字聲音含糊(比如2)。軍用數字讀法能夠很好解決這個問題。 同樣的原因,在無線電中對每個英文字母也規定了對應的單詞,稱為字母報讀法。具體的對應關係是: 字母 標準報讀法 地名報讀法 其他報讀法 A Alfa America Able B Bravo Boston Baker C Charlie Canada China D Delta Denmark ...

net MD在Windows 7 64-bit復活

新的 Sonic Stage 4.3 可在Windows Vista 32-bit上運行,後來又發現有 更新版本 X-アプリ ,可在64位元環境以及最新至Windows 8上運行,真是個好消息。 アプリ原來是APP的日文措詞,Application(應用程式)之意。 但是X-APP在中文版的windows上安裝需要一些 麻煩的步驟 。 以下節錄該網站內容: 簡述安裝流程: 1.將安裝檔(副檔名為.exe)使用 7-zip 解壓縮 2.使用記事本開啟「SetupXAPP.ini」,將supportoslang = japanese中的japanese改为Chinese,儲存 3.使用微軟開發的工具程式: Applocale ,將SetupXAPP.exe以「日本語」模式開啟 4.一步一步完成安裝 5.重開機,將你的Walkman插上PC並開啟x-アプリ 一切安裝完成後,插上netMD還是無法成功與電腦連接,原來還少了 64-bit環境下的驅動程式 。以往32-bit環境下,安裝好Sonic Stage即可進行傳輸。還好現在終於有人寫好了驅動程式。 驅動程式的網頁看得讓人眼花, NetMD MZ-RH1 and later (HiMD) 這個驅動支援大部分較新款MD機種。其他擾亂視聽的驅動就不列在這邊了。 X-APP的介面與目錄結構跟以往Sonic Stage一樣,即便都是日文,也可以輕鬆操作。 上面安裝步驟這麼繁瑣,我想,最後最應該裝的驅動應該是腦袋中的<日語能力>吧! (即使介面都是外來語)  

小飛鷹 CM-300AU 鋼刀版

2010年開始煮咖啡,到了2014, 磨 壞了3個便宜手搖磨豆機,這次生氣地下訂 鋼刀小飛鷹 ! 諸羅猴王 諄諄教誨,本磨豆機機型的原創者是 飛鷹牌 。如同 摩卡壺 原創品牌 Bialetti 、四輪內燃機發明者 Carl Benz ,品質總是比較好一些。 飛馬牌 其實系出同源,只是兄弟鬧分家,走略為低價路線,瓜分市場。 此款磨豆機,經典色系為酒紅色,黑色也有不少愛好者,因此以上色系皆不考慮。 轉盤刻度有0~8.5格,0.5為一響,共17響。轉盤後面有個培林,規格是6082,有機會再注入德國基因 SKF 。 進豆口↑ 本產品售價已經壓到很低,故新品內部富含鐵屑,初次使用前,需先將內部擦拭乾淨。這點,說明書沒特別提到。順便檢查刀盤是否為鋼材質。 依規格標示,功率100W,額定電壓110V,故 電流落在0.87A~0.90A(市電電壓實際約115V)。 保險絲規格為250V 3A 網路上搜尋到 使用者經驗 ,豆子較硬時,馬達可能卡住無法運轉,電流升高,易燒斷保險絲。尤其是鑄鐵版,刀鋒為鈍角,更容易令馬達卡住。很少看到電器產品附加兩顆備用保險絲的‧‧‧ ‧‧‧ ‧‧‧ 平時手磨20g豆子需10分鐘,現在40g豆子下去,不到10秒鐘!早就該一次到位了!(涕然落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