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時代在學校什麼電腦產品都有機會撿到,要組一部電腦不成問題。翻出以前沒時間使用的高級儲存媒體「MO磁光碟片& MO機」很久沒碰,已經忘記詳細規格了。
查了網路價格,機器還有NTD$8000的身價呢!MO片卻已經很難找到了。5-6年前這片還要$800元左右。8年前ZIP 100MB的磁碟片要$430,卻僅在少數沖印店看到支援。
MO依照字面就是「磁光碟」的意思和技術,讀取時候碟片正面會有磁頭讀取資料,寫入時則利用背面的雷射頭寫入。所以他不怕磁性物質,但應該還是怕光。
MO機的大廠是富士通,網站有其詳細規格,這部機器採內接式 SCSI-2介面(頻寬20MB/s),最高寫入速度5.92
MB/s。碟片上還有個規格標示,2048 Bytes/sector每磁區2KB的意思,格式化硬碟時候也能選擇這個選向,代表每寫入一個檔案至少就會佔據這張MO片2KB的容量空間,即使這個檔案只有1KB。因此當寫入大型檔案時候,磁區單位愈大,寫入速度愈快;反之,磁區單位愈小,愈能充分利用儲存媒體的空間,但寫入速度就會變慢很多。在MO片上磁區大小是固定的,不如硬碟可以經由格式化變更。
MO片尺寸有3.5吋和5.25吋兩種,容量從古至今有230MB、640MB、1.3GB & 2.3GB幾種,機器後期規格可以向下相容,對於太小容量的MO片甚至只有讀取的功能限制。高中時期有人送我一片SONY 5.25" 同為1.3GB的MO片,說是老爸公司淘汰的,不過還沒找出來藏哪兒。
現在科技日新月異,儲存媒體種類不勝枚舉,但到目前還是以MO經過評比,儲存穩定性最高,不像光碟片,即使放在防潮箱,消除了溫度、濕度、光線的影響,還是有可能在不久時間後有無法讀取現象。(這是趙博告訴我的親身經驗,放不到一年的SONY DVD)
不過MO片的儲存成本實在太高了,現在相機隨便一拍就超過一片MO片的容量了,若想拿來當作相片的備份媒體,除了得勤奮的搜買庫存MO片外,還得多準備一些隨時逃家的小朋友們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