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11的文章

The Omega Theory 最後理論2

這次的"角色團"單純分為正反 兩派, 亞當‧居魯士‧班涅特(Adam‧ Cyrus‧Bennett, 居魯士弟兄Cyrus) 為首的 正信者(true believers) 利用各種管道並且聘請尖端科學家,已將統一場論方程式拼湊大致完整,並在伊朗進行核子試爆。 FBI探員,露西爾、 以色列調查局──辛貝(Shin Bet)這次皆與主角 大衛‧史威夫、邁可、莫妮卡 連成一線,循線找出"居魯士弟兄"何以神通廣大,資金雄厚,在辛貝、五角大廈佈下眼線。 第2集更將 物理假說 作為題材: 電腦式宇宙 (Programming the Universe) 萬有來自位元 (It from Bit) 蛇杖陣列 (Caduceus Array) (十億年才誤差不到一秒的離子阱,量子電腦的單一結構) 並結合最新物理: 量子電腦( Quatum Computer with Ions) 以及氫彈研究歷史: 王者之劍 (參William J. Broad<<Teller’s War>>) 歷歷如繪的地景: 土庫曼地質場景描述(P.274, 276) 場景從曼哈頓行為治療中心、馬里蘭大學,快速飛往 耶路撒冷 希伯來大學。最後在 以色列 、 伊朗 、 土庫曼 群山峻嶺間穿梭。身為亞洲人,顯有機會碰觸到這類題材,彷彿瞬間置身中東大漠之中。 第一集富含物理知識,第二集富含中東歷史、文化、地景描述,這些常識性的概念,在台灣教育體制下是學不到的世界觀,實為值得閱讀的一套小說! 結合真實與虛構的物理故事,使其可看性大為提高!

The Final Theory最後理論

故事以 大衛‧史威夫(David‧Swift) 為中心出發,研究所時曾師於愛因斯坦助理, 漢斯‧瓦爾特‧克萊曼(Hans‧Walther‧Kleinman) ,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教授,以成為頂尖科學家為目標,後來成為哥大科學史教授。 故事發展以三方人馬追逐愛因斯坦不敢公諸於世的 「統一場論」 為主軸,各小節間的變換,如同電影手法般,在時間軸上小小交疊,且歷歷如繪!大衛這一方人馬循著克萊曼教授口傳留下的祕鑰,沿線尋找"場方程式",同時受到美國政府單位(FBI與國防部三角洲部隊)和俄國特種部隊傭兵的追殺。大衛擔心統一理論若公諸於世,將造成比原子彈的發明更可怕的後果──超級炸彈的誕生,美國政府則擔心落入恐怖份子手中,傭兵這一方則是產生可看性的曲折點。 作者對於社會低下階層黑暗面,描繪生動如實。可能此書不完全算犯罪偵探小說,功力尚不及其他專書。本書內容終究還是附有純物理學的發展介紹影子。(科普雜誌編輯之本能?) 作者為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,美國科學人雜誌編輯,故事中主角大衛的學經歷,彷彿是作者的投影。同時,本書結合實際物理界場景與理論,成為可看性相當高的一本小說! 作者在故事中利用患有自閉症者,邁克(Michael),埋下伏筆,令第二集精采可期。 參考網站: 愛因斯坦 統一場論 費米國家實驗室 Tevatron粒子加速器